AI人才炙手可熱 ChatGPT研究員月入超6萬
2023年已接近尾聲,這一年,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火爆,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。在新的發展形勢下,哪些行業在搶人才,哪些行業更賺錢,未來職場人要如何與AI相處?
根據脈脈《2023年度人才遷徙報告》,2023年1-10月,新能源汽車行業以1.77的人才供需比位列人才緊缺度行業第一,從去年的第四位上升至今年的第一位。雖然國內人才求職壓力較大,但AI人才依然炙手可熱。在2023年高薪崗位TOP20中,以ChatGPT研究員、算法、深度學習、機器學習為代表的AI崗位擁有10席,占了半壁江山。ChatGPT研究員成為2023年新發崗位平均薪資最高的崗位,達到6.7萬元。
從薪資方面來看,通過對比2021年至2023年行業平均月薪,能明顯看到互聯網行業的平均月薪在2021年為40810元,但在2022年下降至39896元,行業位次從第2位下滑至第10位。到2023年,互聯網行業平均月薪小幅提升至39955元,行業位次在第8。電子商務&新零售、智能硬件、人工智能等行業的平均月薪在2022年提升,后在2023年下降,通信、新金融科技行業則保持3年持續提升。
從2021年-2023年10月,芯片、研發、算法類崗位的平均月薪連續3年保持增長。集成電路IC設計、IC驗證工程師這兩個芯片崗位的薪資漲幅(2023年平均薪資減去2021年平均薪資)在所有崗位中處于領先地位,集成電路IC設計2021年的平均月薪為46440元,2023年漲至62867元,漲幅達1.6萬元。同時,推薦算法、廣告算法等算法類崗位也一直穩居高薪崗位的前列。
2023年1-10月,新經濟行業新發崗位量前三十的企業中,泛互聯網業企業21家,依然是吸納人才最多的賽道。此外,還有比亞迪、吉利、理想、蔚來、東風汽車5家新能源汽車企業。
2023年1-10月,在人工智能領域熱招崗位TOP10中,算法工程師和算法研究員均位列TOP3,新發崗位量占比17.15%,突顯人工智能領域對算法人才的迫切需求。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汽車、圖形圖像領域的應用不斷擴大,智能駕駛工程師、圖像識別-計算機視覺等崗位也進入熱招TOP10。
《報告》同時指出,75.19%的職場人使用過AI,但大部分職場人還沒有將工作交給AI來處理,56.74%的職場人對AI的使用程度較低,僅有8.38%的職場人使用AI分擔30%-50%的工作量。同時,職場人與AI工具的工作協同程度與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相關性。42.86% 專科及以下學歷人群完全沒有使用過AI。在碩士研究人群中,已有14.06%的人讓AI分擔30%以上的工作量。總體來看,AI在工作中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,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并接受與AI協同工作。
此外,職場人對AI替代工作的擔憂程度平均得分為2.14,近85%的職場人對“工作被AI替代”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擔憂。綜合學歷和收入看,數量龐大的職場中間層對AI替代最為擔憂。從學歷來看,本科生對AI替代工作最為擔憂(2.2分),其次是碩士研究生(2.11分),專科及以下學歷者(1.86分)和博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者(2分)的擔憂程度相對較低,可能與他們在工作場所中的角色、職責以及對AI技術的理解程度有關。
脈脈CEO林凡預測,隨著就業供需改變,AI大模型逐漸顛覆職場,未來正常水平、閉環周期短的崗位將被AI替代,創新性、策略性的人才更受重視。
面對AI技術對各行各業以及職場帶來的顛覆性變化,百川智能聯席總裁洪濤同樣表示,職場人不必焦慮,要保持好奇和開放的心態。每次科技變革會讓一些崗位消失,但同時也會誕生很多崗位。
北大匯豐商學院管理學教授張坤表示,AI技術將幫助人力資源、組織管理等各個部門的工作效率實現極大提升,面試、測評、績效考核等流程中,如果使用了AI技術,在效率上會有極大優勢,所以接下來誰能更快地去把AI運用到企業中,誰就可能最先嘗到AI果實的甜。